四川剑阁:“烤”验当前 一群技术能手为农民送来“定心丸”

白露过后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双鱼村,新能源烘烤工厂的烤房里暖意蒸腾。烟农史建生盯着架子上的烟叶紧张不已。直到一阵熟悉的香味飘来。“这房烤烟稳了”,作为种烟多年的老把式,史建生瞬间松了口气。

这份安心来得格外不易。入夏后,剑阁县先遭遇持续40天的高温干旱天气,极端高温让烟田土壤含水量持续走低,导致烟株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变薄、叶绿素积累不足;烟叶成熟采收期,又迎来连续12天的降雨,原本应正常成熟的烟叶出现大规模后发、返青现象,特殊烟叶比例较往年激增35%。

汉阳镇的老刘更急,烘烤时烤房里突然出现罕见“蒸片”,“身边懂行的人少,遇到这种怪情况,只能干瞪眼。”

“往年的老法子根本不管用了。”传统烘烤工艺面对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烟叶束手无策,在第二轮次烟叶烘烤中,部分烟叶甚至出现挂灰、蒸片、青斑等情况。史建生的话,说出了剑阁烟农的共同愁绪。

由于基层一线人员受限于培训资源和学习渠道,对特殊烟叶烘烤的技术掌握不系统、不全面,仅能处理常规烘烤问题,再加上传统网格化服务模式对烘烤技术指导的响应较为滞后,无法第一时间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64a6c828-4cb0-4ff3-a6ac-84f703d6ce10.jpg

图为杨洁指导在烘烤。

就在烟农们手足无措时,一支技术队伍走进了烟区。牵头的是烟叶调制员“国赛”第一名杨洁,带着省市竞赛里脱颖而出的好手,分成“烟叶烘烤技术组”与“烟叶烘烤巡回指导组”两组,扎进了各个烘烤工厂。他们没多说话,先围着烤房转,摸烟叶、看温度计、查排湿口,笔记本上记满了数据。

“返青烟得用高温变黄、低温定色,变黄后期必须及时排湿,上一炕就是排湿慢了才出问题。”在史建生的烤房里,杨洁边说边拧动排湿阀,示范着调整温度曲线,指尖蹭上烟叶的绒毛也没在意。遇到老刘那样的疑难问题,现场解决不了,他们就拍视频传回去集体研判,往往半小时内就能传来解决方案。

这样的“手把手”指导,每天都在烟田边上演。技术队索性采用“关键期驻点、平时巡回”的方式,分片守在烤房旁,烟农随时喊,他们随时到。

“你瞧这颜色!”烟农汪启捏着一片金黄的烟叶,对着光转了转,纹路里泛着油亮的光泽,“我估摸着上等烟能到六成以上,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

秋风掠过烟田时,烤房里的笑声越来越响。截至目前,这支技术队伍已经解决了47个烘烤难题,量身定制了21套方案,帮烟农们挽回的损失超过300万元。

如今,史建生站在烤房门口,看着风里翻涌的烟田,鼻尖又萦绕起熟悉的香气。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629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