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掠过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漯河卷烟厂卷包车间的玻璃窗,六号卷烟机的骤然停机打破了原有的喧嚣——闸辊电机空开频繁跳闸,整条生产线陷入了停滞状态。
“常师傅,六号机又停了!”电工常运红接到电话后,小跑着赶到现场。这位有着三十多年维修经验的老电工蹲在设备旁,眉头随着焦糊味的浓度逐渐紧锁。打开电机外壳的瞬间,绝缘层老化击穿的故障点清晰可见——持续高温运行让这台进口电机的绝缘性能下降,最终导致了故障。
图为维修团队在对电机进行研究。
“全省都没有备件啊!”设备员的话让众人陷入焦急。这台专用电机重新采购时间较长,而每停工一天,就意味着巨大的生产损失。
“不能等!”杨凯说道,“老常,咱们去机电市场转转,说不定能有办法。”
虽已入秋,但漯河仍然热浪蒸腾。常运红和杨凯在机电市场的货架间穿梭,卷尺在不同型号的电机上反复丈量。而走遍了大半个机电市场,完全匹配的电机却始终没有出现。
“也许我们可以改造一台国产电机。”杨凯突然灵光一闪。这时他们面前的,是一台功率相近的国产电机。虽然安装尺寸、轴径、轴长全都不匹配,但可以尽快恢复生产,让这个冒险的想法有了现实意义。
采购单签下时,真正的“心脏移植”手术才刚刚开始。此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这个“心脏”适配设备的“躯体”。
没有匹配的皮带轮,杨凯揣着样品直奔机械加工厂,盯着车床旋转切削直到深夜;底座尺寸不符,他们就在车间地面铺开图纸,用角磨机一点点打磨。最大的技术难题落在常运红肩上——原电机工作电压与国产电机存在差异,需要重新计算所有电气参数。
电工房的维修桌前,常运红聚精会神地工作,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不时停下来核算数据。“这里需要增加一个接触器”“这里的线径要加大规格”……他完全沉浸在技术的世界里,铅笔在电路图上标注的圈圈点点越来越密。
图为常运红对电机数据进行复核。
“常师傅,喝口茶吧。”杨凯不知何时端来一杯浓茶,“我刚算了笔账,改造成功的话,不光能缩短时间,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咱们也有应急方案了。”
常运红抬起头:“杨凯班长,你看得远。这哪是修机器,是给设备换了个新‘心脏’啊!”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改造方案终于确定。常运红带着维修团队开始安装,每一个螺丝、每一条接线都精益求精。当白班工人陆续下班时,改造后的电机终于吊装到位。常运红戴着绝缘手套的手有些颤抖,最后一根控制线接入,他深吸一口气合上电闸。“嗡”——在电机平稳转动的轰鸣中,皮带轮带动烟支输送轨道重新运转,六号卷烟机重新焕发生机。机台上的职工纷纷向维修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图为常运红进行电机安装调试。
这场抢修战的意义远不止于修复一台设备。它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实现该型号电机的国产化替代、第一次在无备件情况下当班停机当班内恢复生产、第一次建立该类电机的应急替代方案数据库。
常运红看着正常运转的设备,擦擦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其实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敢不敢迈出第一步。”
杨凯补充道:“是啊,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这次我们证明了,依靠自己的技术和智慧,完全可以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车间的机器声仿佛比往常更加悦耳,那是一种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回响。此刻,六号机的轰鸣声里,仿佛能听见自主创新的种子在河南中烟漯河卷烟厂每个职工心中破土生长。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