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店香烟价格“豺狼当道”:消费者权益谁来守护?
近日,关于免税店香烟价格“内外有别”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少消费者反映,国内外免税店同款香烟价格差异巨大,更有甚者,部分品牌香烟在国外免税店的价格甚至比国内零售价还要低,引发了人们对于免税政策公平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质疑。这种“豺狼当道”般的价差,究竟是市场规律使然,还是另有隐情?
“免税”不免“宰”,消费者成“冤大头”?
所谓免税店,本意是为境外旅客提供免除关税、消费税等税费的商品,让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产品。然而,现实情况却让许多消费者大呼“上当”。化名李先生,一位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之前在国外免税店买过几条香烟,价格确实比国内便宜不少。但最近一次出国,我特意对比了一下国内外免税店的价格,发现国内免税店的价格竟然比国外贵了近一半!这哪里是免税,简直是变相涨价!”
另一位化名王女士,则对国内免税店的定价策略表示不解:“同样是免税店,为什么国内的价格就这么高?难道国内的消费者就应该成为‘冤大头’吗?”
消费者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通过网络搜索和社交媒体平台,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抱怨和吐槽比比皆是。许多消费者纷纷晒出自己在国内外免税店购买香烟的价格对比图,证实了国内外免税店香烟价格存在巨大差异的事实。
“定价权”成“敛财术”,谁在背后操纵?
免税店香烟价格差异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业内人士化名张先生透露,免税店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经营者手中。虽然免去了关税等税费,但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运营成本、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自主定价。
然而,这种“自主定价权”在一些情况下却演变成了“敛财术”。部分免税店经营者利用信息不对称,人为抬高价格,赚取高额利润。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品牌香烟的生产商或代理商也可能参与其中,通过调整供货价格等手段,操纵市场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
化名刘律师认为,免税店的定价行为虽然属于市场调节范畴,但如果存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就应该介入调查,依法处理。
“监管”不能“失语”,权益保护刻不容缓!
面对免税店香烟价格“豺狼当道”的乱象,监管部门不能“失语”。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机构应该加强对免税店的监管力度,规范其定价行为,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首先,应该建立更加透明的价格公示制度,让消费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商品的成本构成和定价依据。其次,应该加强对免税店经营者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再次,应该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消费者自身也应该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在购买免税商品时,要货比三家,了解市场行情,避免被“宰”。同时,要保留好购物凭证,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免税店的初衷是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只有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才能真正实现免税政策的惠民目标,让消费者不再成为“冤大头”。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免税店回归其应有的本色。
【来源:澎湃新闻】
原创文章,作者:小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