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铭:“挽袖”“撸袖”,皆是担当

2025年4月10日,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采集室见证了一场特殊的生命接力——十堰市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00后”青年员工王哲铭在完成36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捐献仅5个月后,再次为同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110毫升淋巴细胞混悬液。

青衿之志:肯用真情去奉献

2020年,尚在大学校园的王哲铭追随父亲的脚步,首次踏入献血车。父亲那句“献血救人,是平凡人最直接的善意”,如同一粒火种,悄然种在他心间。此后的四年时光里,这位兼具“理工学霸”智慧与“热血青年”赤诚的学子,挽起袖子累计献血达7800毫升。凭借这份坚持与付出,他荣获2022至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23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王哲铭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王哲铭:“挽袖”“撸袖”,皆是担当

图为王哲铭(右)第一次献血时的情景。

2024年7月,王哲铭参加工作。崭新的工位上,新员工培训手册与笔记本整齐摆放。同事打趣他:“计算机高材生能胜任基层烟农服务工作吗?”他笑着翻看记满笔记的本子,希望尽快掌握岗位技能,为烟农解决实际问题。他心里想:“只要肯用真情去奉献,撸起袖子加油干,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成为烟站综合管理员之后,午休时分办公室不见他伏案小憩的身影,田间地头留下他手把手教技术员调试无人机的忙碌模样——从螺旋桨检查到航线规划,每个细节都耐心讲解。为提升数据管理效率,他利用专业特长编写简易教程,设计表格模板指导同事录入烟农信息、烟叶种植面积及烘烤情况,搭建起实时共享的数据平台。

面对烟农对新技术的顾虑,他挽起裤腿走进田间,握着老农的手示范App下载、合同绑定操作,反复讲解天气预警、数据实时更新的实用价值。不仅如此,他还将散落各处的纸质记录逐一扫描分类,依托烟叶生产管理系统搭建电子档案库,让“输入关键词即可调取病虫害记录”的便捷,替代了往日翻箱倒柜的繁琐。技术员们浏览着条理清晰的电子台账,不禁赞叹:“这小伙子的点子多,实实在在给咱减负增效!”

王哲铭:“挽袖”“撸袖”,皆是担当

图为王哲铭在统计烟叶生产信息。

“生命火种”:比任何奖章都有分量

2024年10月,一个电话划破湖北烟草商业系统新进员工培训基地的宁静。“您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而且是9个点相合!”十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声音带着颤抖——这种非血缘超高匹配度被医学界称为“另一个自己”的奇迹。电话这头,王哲铭攥紧培训手册,指尖因用力而发白,他回答对方:“这是我的荣幸,随时可以捐献!”

接到初配成功通知时,正值烟叶收购工作最繁忙的时节。单位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做好工作衔接,给予他充分的休息时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动员剂的副作用让这位身高一米八的壮小伙腰关节酸胀如蚁噬,他忍痛坚持了7天:“再坚持坚持,患者还等着我呢!”

2024年11月10日,他在采集室的病床上近乎一动不动平躺近6个小时完成捐献,成为湖北省第67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36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无菌袋中泛着淡粉色光芒,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哽咽着说:“你真了不起!这袋‘生命火种’比任何奖章都有分量。”

一周后,房县县局(营销部)传阅着一封字迹娟秀的感谢信:“亲爱的陌生人,您的细胞将在我丈夫体内重生,这份跨越血缘的守护,让我们破碎的家重新完整……”信末署名是“患者妻子”。此时,信中那位“亲爱的陌生人”已经回到工作岗位,默默在烟田里调试新引进的无人机。

王哲铭:“挽袖”“撸袖”,皆是担当

图为王哲铭参加“配送突击队”为零售户送货上门。

2025年1月,当“配送突击队”征集令发出,他主动请缨支援配送。凌晨的仓库里,他哈着白气搬运卷烟;风雪交加的道路上,他跟车日均配送超100公里。连续15天,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他以车轮为笔、以风雪为墨,在蜿蜒乡道上勾勒出“零延误”的责任轨迹,只为及时把卷烟送到零售户手上。

二次捐献:救人就要救到底

2025年3月26日,春日的阳光照耀着房县项家河村的烟叶种植基地。正在基地发放烟用物资的王哲铭,手机突然震动:“小王,患者病情反复,需要二次捐献。”他放下手中的物资单,心里想:“救人就要救到底!”

面对亲友的担忧,他找出医学资料耐心解释:“现在的采集技术很成熟,我会平安回来的。”启程时,单位领导紧握他的手:“你是烟草青年的骄傲!救人先于一切工作,我们都支持你!”二次捐献前夜,他复盘了近期的烟叶生产进度,又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时间,在工作群里留言:“烟农赵论军的物资推迟4天发放,我回来后立刻补上!”

这次捐献虽不需要注射动员剂,但挑战依然严峻。淋巴细胞采集需循环1.5倍全身血量,为保障细胞活性,他提前一周调整作息,每天夜跑5公里增强体质。4月10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采集室内,随着淋巴细胞分离机启动,王哲铭成功捐献淋巴细胞混悬液110毫升,成为十堰市首例“二次捐献者”。看着血液在透明管路中循环流淌,他轻声对护士说:“去年捐献那天是立冬刚过,今年是在清明过后——万物新生的节气,多好的兆头,希望这位未曾谋面的患者可以尽早恢复健康呀!”

王哲铭:“挽袖”“撸袖”,皆是担当

图为王哲铭领取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据了解,同一患者进行二次移植时,有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方式。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需要由医院根据患者病情提交申请,最后提交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评估确定。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说,非亲缘二次捐献的案例不多,需要捐献者有极大的勇气与奉献精神。

从7800毫升热血到两次“生命火种”捐献,这位“00后”烟草青年用热血行动诠释了何为“十万分之一的缘分,百分之百的担当”。

“挽袖”与“撸袖”,皆是担当。正如他在第二次捐献后所说:“作为计算机研究者,我用代码探索世界;作为新时代青年,我用真情温暖人间。”当患者体内流淌起他的细胞,当烟农因他搭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增收万元,他在荆楚大地播撒下的爱与希望,将生生不息。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126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