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烟草:“边角地”里藏暖意 小店变身“便民岗”

“零售店的升级,不光要改头换面,更要暖到人心坎里。”江西省大余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刘颂宝走进零售户张福的店时,正看见他蹲在墙角整理堆积的空纸箱,裤脚沾了些灰尘。他指着门口那片被杂物占去一半的区域,笑着递过一张手绘草图:“您瞧,这儿摆个三层便民柜正合适——上层放充电宝、雨伞,中层备创可贴、晕车药,下层留着给街坊暂存快递,既不占地方,大家进来歇脚时说不定就顺带买瓶水、拿些日用品,多划算。”张老板眯眼盯着图看了半晌,手里的纸箱不知不觉放了下来:“这主意真不赖!我咋就没想着这块地还能这么用?”

以“真心”促“焕新”

近年来,大余县烟草专卖局立足山区多、村落散的实际,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的小店。他们推出的“庾岭星火”便民服务点建设,远不止摆几样物件那么简单——客户经理们带着卷尺上门量尺寸,根据店铺位置细琢磨该备哪些东西:文化广场旁边的店可以放置一个应急医药箱,菜市场周边的店侧重针线包和临时购物袋,连柜子高度都要考虑老人取物方便。更贴心的是,从便民物资采购清单到布置方案,都由客户经理全程指导,帮店主算清成本账,还协调供货商提供优惠价,让大家轻装上阵搞服务。

图为客户经理在零售户店旁整理便民休息点

图为客户经理在零售户店旁整理便民休息点

“你看这急救包,绷带、碘伏、剪刀一样不缺,连驱蚊水都分了大人款和儿童款!”大余县新城镇的零售户曾春兰指着刚布置好的便民角,嗓门里带着笑意。她的店开在村口公交站旁,以前总有人来问“有零钱换吗”“能借个手机打个电话不”,她总觉得帮不上忙。现在客户经理吴至鸿不仅帮她列了采购清单,还带着去批发市场砍价,“这些东西算下来比自己零买省了近三成,上周有个老人家赶车忘带老花镜,在这儿借着镜子看清了站牌,特意买了两斤糖果谢我,说‘这店比家里还周全’。”

用“焕新”带“创新”

如今在大余县,无论是县城老街的杂货铺,还是山区路边的便利店,总能在不起眼的角落发现“庾岭星火”的身影。这些便民服务点像撒在城乡的星星,各有各的巧思:丫山景区附近的店备着登山杖和创可贴,雨季时还会多放几把印着店铺地址的雨伞;圩镇里的店摆上了简易体重秤,赶圩的老乡们称完体重,常顺便带袋洗衣粉回家;甚至有店主学着客户经理的建议,在便民柜旁放了个“心愿本”,有人写“想要点晕车药”,第二天就照着清单补了货。

图为大余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为零售客户整理便民柜

图为大余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为零售客户整理便民柜

“以前觉得开店就是守着柜台等客来,现在才知道,递杯热水、借个充电器,都是在做生意。”大余县池江镇的零售户刘运生算过一笔账,自从设了便民角,采购物资花了不到两百块,却每天多来七八个人歇脚,光是矿泉水就多卖十来瓶,“有次一个游客手机没电,在这儿充了半小时电,临走买了些零食和饮料,说‘就冲你们这服务,多买点儿也值’。”

靠“创新”助“兴农”

在青龙镇的茶叶产区,零售户廖春生的店曾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他的店离景区入口有点远,游客大多直奔山上,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客户经理小陈走访时,注意到他店后有间闲置的小仓库,便建议:“把这儿改成休息区,摆几张桌椅,烧壶热茶,再放上你们家的茶叶试喝杯,游客下山累了,自然会过来。”

廖老板半信半疑地动了工,添置便民物资花了三百多块,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如今仓库里摆着绿植和当地的客家剪纸,墙上挂着茶叶采摘的照片,便民柜里除了常用物品,还多了装茶叶的手提袋。登山客下山来歇脚,喝着热茶尝口新茶,临走时总会捎上几盒。“上个月卖了两百多盒茶叶,比去年整个旺季还多!”廖老板笑着擦桌子,桌角的便民登记本上,写满了游客的留言:“歇脚五分钟,买了两盒茶,值!”“这店像景区里的暖心站,下次还来。”

扎根庾岭大地,服务永不停步。大余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们还在继续琢磨:村里的店要不要加个农药残留检测卡?社区的店能不能设个代收快递点?他们说,这些藏在边角地的便民服务点,装的是针线、药品,暖的是人心,聚的是人气,最终都变成了小店的生意气。而这点点星火,正在大余的城乡之间,连成一片照亮民生的暖光。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57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