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之物”:进口斗粮专卖网站横空出世,是精明消费还是智商税?
近日,一个名为“身外之物”的网站悄然上线,主打“进口斗粮”概念,迅速吸引了一批追求生活品质人群的目光。所谓“斗粮”,并非我们传统认知中的粮食单位,而是指产自海外、经过精细挑选和包装的各类谷物、豆类、坚果等食材,以“一斗”为单位进行售卖。这种新颖的销售模式,究竟是满足了市场的新需求,还是又一波收割“精致穷”的营销噱头?
“进口”光环加持,价格翻倍
打开“身外之物”的网站,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的燕麦、藜麦、鹰嘴豆、奇亚籽等应有尽有。网站宣称,这些食材均来自原产地,经过严格筛选,品质上乘。然而,仔细对比价格,却令人咋舌。以一款常见的进口燕麦为例,“身外之物”上“一斗”的价格往往是普通超市同类产品的数倍。
“确实,进口食品在很多人心中代表着更高的品质和安全性。”消费者李梅化名表示,“但‘身外之物’的价格实在太高了,我还是觉得性价比不高。同样的东西,我在其他渠道也能买到,价格能便宜不少。”
“斗粮”概念:标准化还是变相涨价?
除了“进口”光环, “身外之物”的另一大卖点就是“斗粮”的概念。网站采用统一的“斗”作为计量单位,方便消费者选购。对此,网站创始人王强化名解释说:“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的计量单位,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分量,避免浪费,同时也方便我们进行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斗粮”的概念并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可能是一种变相涨价的手段。将不同品类的食材统一以“斗”为单位进行售卖,模糊了价格的对比,让消费者难以判断其真实价值。而且,“斗”的大小并没有统一标准,消费者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购买了高价低量的产品。
“我觉得‘斗粮’就是一个噱头,没什么实际意义。” 长期关注食品行业的张华化名认为,“消费者购买食品,最关心的还是价格和品质。‘身外之物’如果不能在价格上给出更有竞争力的方案,很难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是品质生活,还是盲目跟风?
“身外之物”的出现,反映了当下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和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更好的食材买单,但前提是,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产品的价值,而不是被华丽的包装和营销口号所迷惑。
有专家表示,消费者在选择进口食品时,应该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首先要了解产品的产地、成分、营养价值等信息,其次要对比不同渠道的价格,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经济能力,不要为了追求“精致”而过度消费。
“身外之物”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能否真正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只是依靠“进口”和“斗粮”的概念来吸引眼球,最终很可能沦为昙花一现。
近些年来,消费升级的大潮下,各种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消费者在享受更多选择的同时,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双眼,避免被过度包装的“智商税”所收割。毕竟,真正的品质生活,并非建立在昂贵的价格之上,而是源于对自身需求的深刻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来源:科技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小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