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高仿烟“如火如荼”:揭开利益链条下的秘密
近日,关于福建漳州高仿烟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消息,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仿真度极高的假烟,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地下产业能够如此猖獗?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让我们一探究竟。
仿真度惊人,真假难辨
“说实话,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是假的!” 在漳州经营一家小型烟酒店的王力(化名)这样说道。他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市面上出现的高仿烟,在外包装、烟丝颜色甚至防伪标识上,都做得极其逼真,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一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高仿烟混入真烟中销售,从中牟取暴利。
“以前的高仿烟,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可不一样了。”一位有着多年吸烟史的老烟民李明(化名)表示,“有的高仿烟,抽起来味道都差不多,真是防不胜防。”
利益驱使,铤而走险
高仿烟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巨大的利润空间。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包高仿中华的生产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但经过层层转手,最终的售价却能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元,利润率远高于正品烟。
“这完全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一位曾经参与过高仿烟生产的张伟(化名)坦言,“明知道是违法的,但还是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因为来钱实在是太快了。”
地下工厂,隐蔽生产
为了躲避监管,高仿烟的生产往往选择在偏远地区或者隐蔽的地下工厂进行。这些工厂通常设备简陋,卫生条件恶劣,生产出来的烟丝质量也难以保证。
“那些烟丝,很多都是用劣质烟叶甚至是废弃物加工而成,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检疫。”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长期吸食这种高仿烟,对身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监管难题,任重道远
打击高仿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一方面,高仿烟的生产和销售往往采取分散式运作,难以追踪;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监管力度不够,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打击高仿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位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面对市面上泛滥的高仿烟,消费者应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专家建议,首先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香烟,不要贪图便宜;其次,要仔细辨别香烟的真伪,注意观察外包装、烟丝颜色和防伪标识;最后,如果发现购买了假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高仿烟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要彻底铲除这一社会毒瘤,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香烟市场。打击高仿烟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新华社】
原创文章,作者:小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