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统一烟价表“表里不一”:背后的秘密与消费者的困惑
“全国统一烟价表”?听起来很正规,很透明,对吧?但近日,不少烟民朋友们却反映,实际购买香烟的价格,跟这张“统一价”对不上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张看似权威的烟价表,背后又隐藏着哪些“表里不一”的现象?
“统一”的价表,“不统一”的价格
李明,一位有着十年烟龄的老烟民,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我经常抽的那个牌子,烟价表上明明写着26块一包,结果我跑了好几家店,最便宜也要28块,有的甚至卖到30块!”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在走访多家烟酒店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同一品牌的香烟,在不同店铺的售价的确存在差异。尤其是一些中高档香烟,价格浮动更为明显。甚至在同一家店里,不同的销售员给出的价格也可能略有不同。
那么,这张所谓的“全国统一烟价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导价”的真相:市场调节的灰色地带
经过多方了解,笔者发现,这张“全国统一烟价表”并非强制性的官方定价,而更多的是一种“指导价”。也就是说,它只是给出了一个建议零售价,最终的销售价格,还是由市场供需关系来调节。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烟草属于特殊商品,受到严格管控。烟草公司会给各地的烟草批发商提供批发价,而批发商再将香烟分销给零售商。零售商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成本、地理位置、竞争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零售价格。
“其实我们也很无奈,房租、人工成本都在涨,如果完全按照烟价表上的价格卖,根本赚不到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酒店老板王强向笔者坦言。“而且有些烟很抢手,进货价本身就高,我们也不得不跟着涨价。”
此外,一些商家为了提高销量,可能会采取一些促销手段,比如买几条送一包,或者充值会员享受折扣等。这些促销活动也会影响香烟的实际售价,导致与烟价表上的价格不一致。
“表里不一”带来的困惑与思考
“全国统一烟价表”与实际售价的差异,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困惑。一方面,消费者感觉自己被“忽悠”了,觉得商家在乱涨价。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难以判断自己购买的香烟是否物有所值。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也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能会通过虚报价格、以次充好等手段,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如何应对“表里不一”?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面对“全国统一烟价表”的“表里不一”,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首先,消费者在购买香烟时,应该货比三家,多了解不同店铺的售价情况。
其次,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烟草专卖局咨询,了解正规渠道的香烟价格。
再次,消费者在购买香烟时,一定要索要发票,以便在出现问题时维权。
最后,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果发现商家存在虚报价格、以次充好等行为,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
: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
“全国统一烟价表”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规范烟草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张价表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要真正实现烟草市场的规范化,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也需要烟草企业更加透明地公布批发价格,让消费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香烟的成本构成。
只有这样,才能让“全国统一烟价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烟草市场的健康发展。化名李明,王强均为虚构人物。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创文章,作者:小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