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张店村:“金蚕”吐丝织富路 “玉兰”绽蕊引客来

五月的皖西大别山区,层峦叠翠,桑叶葳蕤。驱车走进六安市金寨县铁冲乡张店村,连片的桑园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蚕棚里传来沙沙的食叶声,与不远处望春谷景区游客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这个金寨县曾经的71个重点贫困村,如今以桑蚕产业和生态旅游双轮驱动,2024年村集体年收入突破300万元的成绩,跻身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强村”,蹚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子。

桑园叠翠产业兴 蚕宝“织”出大梦想

安徽金寨张店村:“金蚕”吐丝织富路 “玉兰”绽蕊引客来

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谢长军(右)与群众一起采摘桑叶

清晨6点,薄雾还未散尽,张店村蚕农陈绍付已挎着竹篮在桑园里忙碌。“剪梢要留三四个芽眼,这样春叶产量能提高三成。”粗糙的手指在桑枝间灵活翻飞,老陈向笔者展示着种桑秘诀。

安徽金寨张店村:“金蚕”吐丝织富路 “玉兰”绽蕊引客来

健康成长的“蚕宝宝”

这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靠着6亩桑园和两季养蚕,年收入稳定超过4万元。“去年秋茧卖到28块一斤,光这一季就进账2万多。”老陈黝黑的脸上漾起笑容,指着不远处新建的智能蚕室说:“现在小娃娃们养蚕都用上‘高科技’了,手机一点就能调温控湿。”

在靠近村部的张店村标准化养蚕基地,90后技术员小张正在调试新安装的智能控制系统。“传统方法养一张蚕要16个人工,现在8个人就能搞定。”他点开手机APP,大屏实时显示着各蚕室的温湿度数据。

六安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谢长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推广“强桑一号”良种、建设智能蚕室,全村300多亩桑园实现亩均增收1200元,70余户蚕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玉兰花开引客至 美丽乡村“活”起来

安徽金寨张店村:“金蚕”吐丝织富路 “玉兰”绽蕊引客来

位于铁冲乡张店村旁的望春谷景区

“每年玉兰花开的时候,我家小吃摊一天能卖800多!”在位于张店村附近的望春谷景区入口处,村民张大姐边翻动着铁板上的毛豆腐边对记者说。每年春天野生玉兰花盛花时,玉兰谷景区曾创下单日接待游客30000人次的纪录。

沿旅游步道前行,只见沿途散落着二十多个特色摊位,山核桃、桑叶茶、玉兰蜜饯等土特产琳琅满目。“我们开发了‘赏花+’模式,让花期经济变成四季经济。”张店村党支部书记陆明指着正在建设的桑葚采摘园说,五月桑果节、十月油茶节,现在村里月月有活动。

安徽金寨张店村:“金蚕”吐丝织富路 “玉兰”绽蕊引客来

铁冲乡政府出资建设的“TC·铁冲Coffee”咖啡屋

在铁冲乡刚刚新建的“TC·铁冲Coffee”咖啡屋前,六安市区过来的游客王女士正品尝玉兰花口感咖啡。“没想到花瓣还能制咖啡,这罐野菊花也给我包两斤。”依托赏花经济,带动张店村农产品销售增长20%以上。

为延长产业链,张店村里还种植油茶5000亩,通过油茶深加工产品带动村民增收,站在5000亩油茶观景台上俯瞰,绵延的油茶园与桑田交织,宛如大地的调色板。

夕阳西下,张店村的桑园镀上了一层金晖。蚕农们结束一天的劳作走向村口的文化广场。村“两委”办公室里,新绘制的蚕桑文化体验园规划图已经铺开,桑叶茶、龟苓膏等深加工产品的包装设计稿摆满一桌,张店村的振兴故事,正在绿水青山间续写新篇……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322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