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每一个省的省会都已自己的城市命名过烟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成都”烟标。这个烟标上的建筑物您认识吗?望江楼。如今提到成都,人们第一会想到的肯定是大熊猫基地,宽窄巷子,杜甫草堂一类的名胜。殊不知,在40年前,成都的地标建筑就是望江楼。
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东门锦江南岸,是为了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修建的。园内有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明代蜀藩王在此取水仿制薛涛笺。薛涛井旁立有“薛涛井”石碑,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此外,园内还有吟诗楼,是依据薛涛晚年在其住地建有吟诗楼而修建的。吟诗楼三叠相连、四面敞轩,掩映于江边柳荫竹影里,颇具画意诗情。园内建筑群布局自由,彼此呼应,步移景异。
望江楼古建筑群以崇丽阁为主,还包括吟诗楼、浣笺亭、五云仙馆等,总称望江楼。崇丽阁高30多米,四层,上两层为八角,下两层为四角,鎏金顶、黄屋脊、绿瓦朱柱,檐角高翘,取晋代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之意命名。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建筑的稳健雄伟与江南楼亭的秀丽玲珑,极具观赏价值。
薛涛,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随父宦居蜀中。她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薛涛一生作诗五百余首,现仅存九十余首,其诗作以清词丽句见长,如《送友人》中的“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展现了她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薛涛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她的才华不仅体现在诗词上,还体现在对造纸工艺的创新上。她创制的“薛涛笺”流传至今,影响深远。薛涛笺的制作工艺精湛,色彩绚丽且又精致,世称“薛涛笺”,历代多有仿制。
现在的望江楼是何时修建的呢?它是何时成为成都的象征呢?
望江楼所在的位置,古代叫玉女津,是唐宋时期的一个繁华渡口。唐代女诗人薛涛葬于成都东门外的锦江畔,其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世称“薛涛笺”,井水甘冽,宜酿酒、烹茶,用来制笺优于江水。后世为纪念薛涛,修建了吟诗楼、濯锦楼、浣笺亭等建筑。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望江楼现址修建了回澜塔,但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于战乱。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振兴四川科举,马长卿、伍肇龄等募款在回澜塔旧址上修建崇丽阁,历时三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成。崇丽阁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民间俗称“望江楼”。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伍肇龄、马长卿等又请命于总督刘秉璋,建议以崇丽阁为中心,筹建一批亭台楼馆,包括重建吟诗楼、浣笺亭,新建五云仙馆、泉香榭和流杯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婉室建成石刻薛涛道装像,至此望江楼建筑群完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很快成为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