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除杂设备的识别能力下降,我们可以尝试更换光源灯珠,这样成本低、见效快。”近日,在湖北烟草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襄阳复烤厂的生产车间里,维修工陶晗正和工友们讨论设备维修方案。他身着蓝色工装,一双专注的眼睛,手上沾着些许机油,却丝毫不影响他娴熟地调试设备。
陶晗是厂里出了名的“技术大拿”。从维修“小白”到“金叶工匠”,他用十几年的时间诠释了“实干为要”的内涵。如今,作为维修班组的核心骨干,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用实干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3年的一个晚上,襄阳复烤厂生产车间灯火通明,光电除杂设备已经连续运转七年,剔除杂物的效果大不如前。面对迫在眉睫的生产任务,陶晗主动请缨:“让我试试,看能不能提升设备效率。”
“当时全国复烤企业就我们这一台试用设备。”回忆起那段经历,陶晗记忆犹新。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他就带着团队“摸着石头过河”——拆解设备、拍照记录、测试数据,1900多颗灯珠挨个试验……连续半个月的奋战,终于让设备光源色温从4000K提升到6000K以上,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保证产量质量,让加工周期稳定,这是我们的使命。”陶晗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去年生产旺季,液压打包泵组突然故障导致全线停产。关键时刻,陶晗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就通过调整液压系统程序恢复了生产,避免了损失。
走进陶晗的办公室,最醒目的是书架上一摞摞的笔记本。多年来,他记录了上百种设备的维修案例,每一页都写满数据。“设备就像人一样,要了解它们的‘脾气’。”为了掌握新型设备原理,他经常通宵研读技术资料,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车间。
徒弟云晨记得,有次夜班时设备突发故障,陶晗从凌晨一直干到第二天上午。“师傅心里有每台设备的‘健康档案’,连一颗螺丝的松紧度他都心中有数。”云晨说。
其实刚入行时,面对轰鸣的复烤设备,陶晗也一度手足无措。“那时候连工具都认不全,只能加班加点学。”两年时间里,他跟着老师傅们摸爬滚打,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陶晗常对徒弟们说的话。作为厂里的技术标杆,他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通过师带徒、现场教学等方式培养青年人才。
青年员工王磊刚来车间时连万用表都不会用。陶晗就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教起,带着他参与每次设备检修。“师傅不仅教技术,更教我们‘死磕’的精神。”如今,王磊已能独立处理常见故障,还在行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
在陶晗的带动下,维修班组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他们建立“故障案例库”,定期开展技术研讨,先后培养出8名技术骨干。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传统维修技术面临新挑战。陶晗带领团队成立创新工作室,将目光投向设备智能化改造。他们研发的“设备健康监测系统”,能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使设备停机率下降40%。
“技术更新太快,必须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尽管已是技术专家,陶晗仍然坚持每天学习。他报名参加智能制造培训班,自学编程知识,还带着团队到先进企业“取经”。
站在新的生产线旁,陶晗的目光坚定:“未来我们要探索更多智能化维保方案,让老设备焕发新活力。”这个用实干诠释匠心的技术能手,正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继续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新荣光。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5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