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亮: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手持锉刀,他以恒心打磨人生华章;坚守钻床,他以匠心精进技艺……38年来,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整套制丝设备,在维修岗位上,他始终坚持一颗心、一条路,一次次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他就是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2023年度优秀工人、制丝车间甲班机械维修主管王学亮。

爱岗敬业持恒心

1986年,年轻的王学亮来到青岛卷烟厂制丝车间,成为一名生产岗位操作工。看着复杂的制丝设备和穿梭在设备间忙碌的维修师傅,王学亮充满好奇和期待。“那时很羡慕维修师傅,他们不光会操作各种工具,更厉害的是可以研究透彻那些复杂的设备结构。就这样,我对机械维修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干就是30多年。”谈及当初为何选择维修工作,王学亮深有感触地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入维修队伍后,王学亮抓住一切机会苦练基本功,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2001年,王学亮成为制丝车间最年轻的机械维修主管。他还组织维修人员创建了“锐捷”班组,积极开展创新课题研究。青岛市突出贡献技师、青岛市创新型班组、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他和所在班组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这都是企业给我们创造的机会,而我恰好喜欢这份工作,愿意为自己的热爱付出努力。”谈及过往成绩,王学亮这样说道。

艺痴者,技必良。唯有热爱,方能专注。对未知保持好奇、对工作保持热爱,是王学亮30余年爱岗敬业、一路前行的“恒心之源”。

稳若泰山怀匠心

“用一个字来形容王哥,那就是‘稳’。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只要他在你身后一站,再难啃的骨头你都会觉着可以啃下。”说起师傅王学亮,制丝跟班长徐鹏十分敬佩。

“记得刚参加维修轮训时,有一次需要更换叶丝柜软连接装置。我们几个年轻人认为,打几个铆钉,20多分钟就能搞定。结果王哥坚持要换丝套,我们在闷热的叶丝柜里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才完成。换完后发现,王哥的坚持是对的。”徐鹏说。

多年的维修经验让王学亮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车间设备什么时候该重点关注、哪里是关键部位,他都了然于心。“我们干的是技术活,也是良心活,必须把各项工作稳扎稳打地做好!”这是王学亮的肺腑之言,他也始终如一地践行着。“现在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我得多加学习,不让自己掉队!”他由衷地说。

惟进取也,故日新。多年来,王学亮秉持匠心,稳稳地走在车间创新路上。一份份获奖证书、一项项发明专利授权就是对他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

桃李成蹊守初心

“受王哥影响,以前觉得很困难、不敢尝试的事,现在我们都敢于挑战,努力去完成。在维修轮训的这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王学亮的一位徒弟说。

作为“锐捷”班组的班组长,王学亮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和影响力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徒弟。“每个人都能在‘锐捷’班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王师傅善于发现我们的优点,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动力。”一位徒弟这样说道。

“锐捷”班组成立12年来,从中走出诸多优秀人才。他们有的成为车间技术技能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有的在设备、创新、状态检测等工作领域发光发热。9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篇学术论文、20余项创新课题和技术攻关项目……近3年“锐捷”班组取得的优异成绩,见证了他们的初心与传承。王学亮多年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成为青年员工亦师亦友的引路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年轻时候的奋斗拼搏到现在的桃李成蹊,已是知天命年纪的王学亮依旧奔走在创新之路上……

王学亮: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王学亮(右)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维修工成长。付明超摄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ngwenjuan.com/271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