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走出“非遗人”

小店走出“非遗人”

李加梅指导青少年跑旱船排练。卓雪摄

小店走出“非遗人”

烟草客户经理李建红(右)指导李加梅。何亚雄摄

提起童年会想到什么?是放学后和朋友跳皮筋、捉迷藏、看小人书?还是动画片看了一茬又一茬……

作为土生土长的洪雅人,李加梅的童年,似乎和大多数人都不相同。今年42岁的她,是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一名小店老板,也是洪雅县非遗项目——“跑旱船”传人。从年少到不惑,李加梅痴迷跑旱船三十余载,因为接触这项民俗文化,她成了县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对于她来说,这不仅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拜访同村艺人 学习民俗技艺

自孩提时起,李加梅就与旱船结下不解之缘。

她所在的止戈镇安宁坝,正是洪雅旱船文化所在地。每至逢年过节,李加梅必然前往村中的五龙寺庙,色彩夺目、表演生动的民俗节目总让她流连忘返,尤其是“跑旱船”。

“小时候,过年热闹得很,最喜欢去看跑旱船,跟着边唱边走……”李加梅回忆起童年里的跑旱船景象,戏装女子“坐”在装饰精美的彩色龙船内,随着音乐,手中舞扇,做出“倒8字运动、快速行进、绕场一周”等丰富多变的表演动作,起承转合、紧凑热烈,这一切,都令她目不转睛。

同村同学何亚雄家是李加梅爱去的玩耍地之一。何亚雄的父亲精通跑旱船、师道戏,其鲜艳的服饰、动听的演奏、神秘的面具无一不对她散发着吸引力。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以及对民俗文化天生的喜爱,年少时期的李加梅多次参与了相关节目表演,习得了不少跑旱船的技巧。她与何亚雄,也从青梅竹马修成正缘,在2001年结为夫妻。

烟草小店走出非遗传承人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成婚后不久,李加梅夫妻二人迫于生计,外出务工。李加梅无奈与厚植民俗文化的乡土分离,只等每年春节回乡暂缓苦思,却不能溯源根治。几年后,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二人,当即决定重回家乡,开起了小吃店,卖起了冰粉、炸串。但冰粉受季节影响,淡旺季分明,在街坊邻居的建议下,李加梅办理了卷烟零售许可证,顺带在小店售卖卷烟,这份选择,也为李加梅的小家带来了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

在烟草客户经理李建红的指导下,小店人气旺起来,生意逐渐稳定变好,李加梅不再为生计发愁后,她开始跟随公公何代清系统学习非遗文化,全面掌握了旱船的制作、表演,角色的配合等技艺。在家人的支持下,李加梅经常组织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旱船、师道戏等节目进行表演,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连续10年,组织指导旱船表演队伍参加洪雅县元宵民俗文化巡游、五月台会巡游等活动。在2023年6月,被认定为洪雅县第十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传承中创新 为热爱而奔跑

“大家注意节奏和步伐”“这组整体速度还需要调整下。”今年的旱船表演,依旧是由李加梅指导负责。

不同于往年的是,表演者由成年人转变为10岁左右的青少年,8男8女共用旱船8艘,少女在船内踏波,少年于船外划桡。音乐在传统打击乐的基础上,创新融入了流行曲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李经理经常上门为我们讲解宣贯数字化转型,我想,传统文化也应该吸纳新生力量,适当创新转型。让店铺越来越好,传统文化越来越有活力,也是我接下来为之奋斗的目标。”李加梅说。

正月十五元宵节,整个洪雅县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小龙人方阵、复兴皮鼓舞、跑旱船、牛儿灯等轮番巡游展演,非遗文化与特色民俗多元交织,引得观看群众络绎不绝。身为工作人员之一的李加梅在人群中穿梭,看着旱船队伍徐徐走来,虽已见证过无数次,但她还是忍不住感叹精彩。

小店解决了家庭生计的后顾之忧,跨越三十余年,旱船就如驶入她心窝窝里的一艘生命之船,伴随一生,挚爱一生,追随一生,李加梅因热爱点亮星星之火,也因坚持摘下硕果累累,在热爱中一直奔跑,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阿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gwenjuan.com/233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